食物令節慶更有味道!
中秋一定要吃柚子、新年一定要吃年糕、端午一定要吃粽子,
元宵節一定要吃湯圓,還要把節慶的由來和孩子們傳頌一遍,
告訴下一代為什麼有這麼這個節日的典故,文化的傳承由媽媽一點一點來延續下去,
不然節日氣氛一年比一年淡,這怎麼可以呢!!(搖頭、搖頭)
《將丸子串成一串放在紅豆湯中好可愛的樣子》
根據維基百科中的資料,早年台灣並無吃元宵的習俗,
這個吃元宵的文化是在戰後由外省裔住民傳入的。不過印象中自己家裡元宵節吃的也不是用竹篩滾出來的元宵,
而是用手掌搓出來的「圓仔」,所以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有人用竹篩滾湯圓,心裡還曾犯嘀咕覺得「這人怎麼懶成這樣?」(笑~)。
小時候愛吃的是紅白湯圓放在甜甜的糖水中,另外再加一些花生米的甜湯圓,
但長大後每年元宵節一定會準備的,則變成加了滿滿茼蒿、充滿蝦米香的客家鹹湯圓。
《以前吃湯圓都很怪癖的都會從紅湯圓先下手》
今年除了傳統湯圓外,想來點不一樣的。
和戀大姐一起特別研究了家裡老的和小的都很愛日本的醬油丸子的作法,
因為之前作了開運發糕之後,對於糯米粉和在來米粉所做出來的口感差異更有把握,
所以根據之前吃過的口感作了一些比例的調整,成品還蠻像的,
特別記錄下來,以後想吃就可以直接動作做,不用再跑街上買了~~
.....................................................................................................
在正式做之前呢,還是要先來了解一下要用什麼樣的材料:
粉類
傳統湯圓強調Q度,所以大多單純用糯米粉作,但因為醬油丸子的口感比較硬,
所以這次就用在來米粉(米香明顯)和糯米粉(Q度明顯)混合用。
不過要特別說,市售糯米粉很多都有怪味,
建議還是用日陽牌的,一般超市可能找不到,不過可以到乾貨店或雜貨店找找。
試過糯米粉1在來米粉0.5的比例,但覺得口感有點軟,所以調整1:0.8的口感就很接近市售的成品了。
《只要麵糰成團,揉起來不會散開或濕濕很黏手的程度就可以了》
甜醬油醬/ 甜味噌醬
這次試用了甜醬油/甜味噌 二種口味,本來是用台灣醬油來做,
但調煮出來的醬料有點少了一味,後來改用日本淡醬油,
果然味道進歩許多。不過不過這只是個人感覺,
如果你家中沒有日本淡醬油也沒關係,
就多調一些味淋和糖下來,滋味也是很優喔。
至於甜味噌料就可以選用淺色的白味噌,
它的味道比較柔和鹹度也比較低,比較適合來作甜味噌料
《甜味噌醬料因為有加糖的關係,好亮晶晶好誘人》
最要注意
想不到做醬油丸子最難的不是丸子也不是佐醬,
而是那層烤得焦黃適中的焦痕印記。
用炭火是最好最方便,但這不是中秋節,那有家中不時會準備炭火呢?
所以這次試了用噴槍(也可以用瓦斯爐)火烤,
效果不錯但會烤出不集中的焦痕,而且烤完冷卻後丸子會皺巴巴的。
而用烤箱因為溫度太平均,就算用上火250度高溫,也只烤出整顆一層硬硬的殼,
《上面那三支是用噴槍,放涼後有變皺。也別以為烤久就會有烤痕,外層不但變硬殼還融合在一起了》
最後是先將丸子刷上一層薄薄的甜醬油料(幫助上色)用平底鍋中火煎,
這才煎出美麗誘人的焦痕!!
.....................................................................................................
材料
糯米粉:100g
在來米粉:80g
溫水:135g (適量調整)
醬油抹醬
醬油:25g
味霖:35g
黑糖:25g
水:110g
太白粉:10g
味噌抹醬
味噌:30g
味霖:16g
白砂糖:35g
水:70g
太白粉:3g
一歩一歩來:
1. 甜醬油醬:太白粉先用少量水調勻(份量內的水),
其他材料放入鍋內以最小火拌勻煮開,最後倒入太白粉水調勻煮開備用。
2. 甜味噌醬:同上。
3. 取不鏽鋼盆,倒入糯米粉、在來米粉、溫水攪拌並揉成團(水量視成團與否增減)
4. 搓成圓長條狀,分切10g為一單位搓揉成湯圓。
4. 另起一鍋熱滾水,放入湯圓煮至湯圓浮起熟後,撈出瀝乾放入冷開水中泡涼備用。
5. 先將竹籤串入丸子,在丸子上刷上一層薄薄的甜醬油醬。
6. 在平底鍋中倒入一些甜醬油醬,用小火將醬汁燒到水份有些收乾後,
將丸子串至於其上。其間不時查看一下,有焦色即可起鍋
7.盛盤後再視喜好分別淋上或抹上甜醬油醬/甜醬油醬即完成
...........................................................................................................................................................................